-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5号院19号楼
- 电话:010-58356984
- 邮编:100028
- 传真:010-58356979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中航工业沈飞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要求,从强化顶层设计、细化五大机制、推进五项行动入手,构建“1255+”工作体系,不断拓展国有企业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路径。
“1”是围绕“一个核心”,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开展思想引领工作。“2”是聚焦“两个目标”,即以着力提升企业意识形态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为目标,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引领党员干部职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5”是指建立“五大机制”,即建立“思想建设、工作责任、队伍培养、阵地建设、风险防控”五大机制,融合推进、一体管控。“5+”是指开展“五项行动”,紧贴中航工业特点和具体工作实际,推动实施五项一线行动,形成特色品牌,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意味着开放,不拘泥于“五项”行动,结合实际,创新开展工作。
意识形态体系作用模型
细化五大机制,突出立体多元一体管理。立足工作实践,以五大机制抓思想导向、责任落实、能力培养、阵地建设、风险防控,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各方面。
“三心”意识形态思想建设机制破除斗争态度上的“软”。砺初心,强化领导人员、广大党员、职工群众学习,让党的创新理论进车间、到一线、入班组;铸同心,传承优良传统,弘扬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罗阳精神;聚人心,推进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势任务、党史厂史四种教育,凝心聚力。
“三责”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防责任落实上的“懈”。定责“明目标”,工作责任项目化、具体化、清单化,明晰责任链条;履责“强举措”,使改革发展与党的建设紧密结合,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强化工作推进;考责“保落实”,强化问责刚性,确保落地落实。
“三力”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培养机制转变队伍建设上的“弱”。提升辨别力,从严学、从实学、从深学,强化理论学习效能;提升凝聚力,深入领会、剖析、整改,强化主题教育效果;提升工作力,落实制度层、目标层、操作层三层指导,强化培训效用。
“三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机制直击阵地建设上的“虚”。管宣教阵地,突出规范管理、发声引领、融媒建设“三个强化”,做实宣教阵地;管线上阵地,突出航空云管理、公司党委管理、直属党组织管理“三级层次”,管控线上阵地;管线下阵地,完善的基础设施来支撑、科学的规章制度来支撑、严格的责任落实来支撑,盘活线下阵地。
“三抓”意识形态风险防控机制聚焦风险防控上的“散”。抓内控,推进组织架构、制度架构的二层架构建设,抓好内控保障;抓监控,推进以一线班组为网格、以重点人员为网格、以重要阵地为网格的三级网格建设,抓细舆情监控;抓宣教,推进专项载体、专题宣传、专题培训三类活动建设,抓实风控宣教。
聚焦首责主责主业推进落地
聚焦首责主责主业,推动实施5个“一线行动”,进一步做实意识形态工作。
“旗帜”行动,让一线意识形态工作红起来。内育红色文化,外显崇高情怀。在科研生产一线,创建了罗阳共产党员突击队、罗阳共产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罗阳青年突击队、罗阳青年志愿者服务队2000余支,参与突击攻坚达50000余人次,解决各类生产技术问题千余项。广泛宣传罗阳共产党员突击队事迹,持续掀起弘扬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学习罗阳精神的热潮。
“阵地”行动,让一线意识形态工作强起来。推进公司级、单位级两级“党校—培训学校—团校”三校融合建设,打通政策精神传递“最后一公里”。在一线部门、单位建立“党校—培训学校—团校”分校46家,全级次全覆盖开展分校理论培训、专家讲座1100余期,组织开展“百人百讲微党课”活动。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以精塑航空报国初心、精育忠诚航空情怀、精益履职尽责技能为目标,持续开发七大课程模块82项课程,分层建立课程谱系。
“点检”行动,让一线意识形态工作严起来。编印《思政工作“十必做”点检手册》,内容涵盖理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管理、网络舆情监控等十项“必做工作”,以此作为推动基层党组织责任落实的有力抓手。该手册突出工作指导,针对基层党组织提出的“如何开展职工思想教育”“究竟该怎么管理意识形态阵地”等共性问题,共确定45个具体点检指标、5张表格、16个附件、7个附录,工作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调研”行动,让一线意识形态工作活起来。建立“党委开展年度职工思想动态网络问卷调研,直属党组织开展季度职工思想动态反馈,所属党支部(党总支)开展职工谈心谈话”三层调研结构以及“改革改制单位、经营困难单位、涉外单位、装备任务繁重单位”重点单位职工思想动态定期统计的工作机制。加强各类群体的思想动态分析评估,分层分类、重点把握、一点一策,细化分析并掌握不同类型职工的思想动态,推进“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关怀”行动,让一线意识形态工作暖起来。持续深化“塑魂、聚力、维权、惠员、暖心”五大工程。大力开展员工人文关怀,建成“新时代职工之家”12处,4576名员工受益;聚焦中心任务,组织2万余人次参加“争先创优”劳动竞赛,劳模工匠“揭榜挂帅”,解决技术问题35项;优化福利平台,职工满意度大幅度提升;集中慰问科研生产一线职工,全覆盖慰问外场驻点职工1.5万人次;大力实施“员工帮助计划(EAP)”项目,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职工积极乐观情绪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