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攻坚路跑出加速度:记中航工业制造院2024年先进个人韩玉杰
时间:2025-03-14 14:13 来源:中国航空报

今年,韩玉杰在中航工业制造院的工作刚好满10年。10年间,他不骄不躁、潜心钻研,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

“急行军”式攻坚 分秒必争

2024年,韩玉杰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开启了一场争分夺秒的攻坚之战。摆在他们面前的任务极为艰巨:近百种大小不一的零件,需在几十种复杂成形工艺下,从图纸上的线条变为实物样件,而完成这一切的时间仅有百余天。韩玉杰紧紧握着图纸,大步迈向实验室,这场与时间、自我较量的战斗就此拉开帷幕。

“时间就是战场坐标。”韩玉杰看着白板上的倒计时时间表,暗自给自己加油鼓劲。一个下午,他被某个零件的表面处理问题难住,“问题究竟出在哪呢?”他敲响了研究员办公室的门,“朱研,关于阳极氧化工艺,我有问题想向你请教……”通过对数据的仔细分析,他们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并重新优化了工艺方案。

深夜,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键盘敲击声与仪器的嗡鸣声交织,奏响了特殊的“冲锋号”。由韩玉杰和多位资深工艺专家组成的突击队日夜坚守在实验室。从反复模拟实验,到分析数据、优化方案,每一个环节他们都力求做到完美。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解决方案,团队内部建立了高效的沟通机制,随时交流思路、分享进展,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集体讨论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韩玉杰顶住了压力和挑战,一个个技术难题横亘眼前,可他没有丝毫退缩。当看到一个个零件装配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时,他才松了一口气。

“磨剑式”钻研 厚积薄发

进入实验室后,韩玉杰先后主持了十余项科研项目以及创新基金课题研究。在科研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他始终全情投入、心无旁骛。他深知,没有一个实验是徒劳的,一个数据、一次分析,甚至一次失败,都是科研工作的基石,每一个细节的准确性都关系到后续研究的方向和成果。“实验过程中,我遭遇过无数次失败与挫折。看着同一年进入实验室的同事们,大家都坚守在一个方向上,不懈攻关,取得了或大或小的突破与成绩,我也有过迷茫和失落的时刻,但从未萌生过放弃的念头。”韩玉杰回忆道。 “唯有在实验现场细心观察、多去体会、多做思考,才能挖掘出更多问题,总结出更多宝贵经验。”正是凭借着日积月累的沉淀,韩玉杰逐渐养成了严谨、细致、专注的工作态度。一次,在与领导交流时,他了解到国产大飞机发动机短舱制造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他跃跃欲试,主动向领导请缨。对他而言,能够将实验室的基础研究成果应用到技术成熟度更高的实际项目中,是一件既令人兴奋又倍感自豪的事。经过数年“磨剑式”的潜心钻研,他毅然踏上了这条全新的攀登之路。

如今,韩玉杰从未停止攀向更高峰的脚步。尽管新的挑战已悄然来临,但他已然做好了充足准备,在科研的征途上继续前行。